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补齐乡村振兴的精神短板

    信息发布者:郭忠1965
    2018-03-22 21:59:49    回复:0    点赞:0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化建设环境较差、群众法治观念淡薄、农民文化建设参与感低下、文化建设形式较为单一,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四大障碍。提升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水平,需发挥互联网的纽带作用,不断创新文化建设形式,完善农村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让农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文化建设  精神短板  互联网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大力进行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成为增强扶贫攻坚实效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

    新时期,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为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了诸多机遇,依托“互联网+”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激发乡村地区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农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焕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显得越来越重要

    文化建设,农村是难点。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直面和解决的一个全新课题。农村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的助力,农村文化建设实际上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具体形式,更是提升农民素质的重要保障。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具有文化建设的一般特点,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其文化建设的现实难度相对较高。与此同时,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单一性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文化生活匮乏、内容不丰富、范围不广泛,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致使一些农民转向赌博、搞封建迷信等不健康活动中。要保持乡村的良好社会风气,就要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培养农民的人文精神,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这对于保障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阻碍农民自主经营、自主发展、自主创业的各种束缚都慢慢解除了。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农村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发展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也呈现出多元、活泼、健康、向上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亟待进一步开展。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群众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促进农村持续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农村的全面进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以及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正因如此,农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才显得越来越重要。

    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四大障碍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他们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长。为更好振兴乡村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回应农民群众的新期待,提升农村民众的获得感,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番清晰梳理。

    第一,文化建设环境较差,建设效率较低。当前,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环境相对较差,在这样的环境下,其文化建设效率自然较为低下。一些乡镇政府虽然关注区域内农村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但往往容易忽视文化环境的构建。由于一些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环境无法为文化建设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很多具体的文化建设活动在落实上就显得十分困难。此外,有的村民委员会并未就文化建设事宜进行合理的统筹与规划,导致村干部以及村民对于文化建设的认识相对肤浅,仅仅停留在文化建设的形式或表层。一旦农村居民不愿配合或不愿参与,文化建设的压力便会陡然上升,很多资源也容易被浪费。

    第二,居民法治观念淡薄,为农村文化建设造成阻力。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农村地区的群众重视传统礼俗,轻视法律规范,法治观念淡薄。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在处理矛盾纠纷时,以息事宁人为目的,他们往往凭借权威、经验和习惯来解决,把法律法规抛之脑后,结果往往是“压下了这头,翘起了那头”。加之一些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对普法宣传内容缺乏兴趣,因此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三,一些地区的农民对文化建设的参与度不高。农民不仅是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更是文化建设成果的主要惠及者。在相关基础设施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农村文化建设便难以对形式与内容进行丰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更加导致很多农民丧失了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如果农民群体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高,那么农村文化建设活动则不会顺利开展。在一些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形式主义色彩较为明显,文化活动并未较好地贴合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农民群体自然不会对这样的文化建设活动保持热情。

    第四,文化建设形式较为单一。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单一的形式必然会导致单一的选择,因而文化建设的空间会被不断压缩,农村文化建设活力也会逐渐降低。在此情况下,部分地区在农村文化建设上的创新驱动力明显不足,文化建设的形式也难以得到突破。

    依托互联网提升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水平,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提升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水平,需发挥互联网的纽带作用。农村文化建设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提供的便利条件,不断激活农民群体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出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例如,基层党组织可以针对不同的文化内容建立微信群,并在微信群上发布相应的文化活动信息,深入挖掘农耕文明的精神价值、道德内涵,结合时代要求不断继承创新,让乡村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提升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水平,要注重对文化建设形式的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形式直接影响着文化建设的成效,相关部门应着力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补齐贫困地区的“精神短板”,切实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基层干部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和实践者,通过互联网对其进行集中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基层干部的文化素养,培养懂法律、懂政策的新型干部。此外,依托互联网,农村地区可以设立专门的电子阅览室,为村民带来形式多样的阅读体验,让农民群众在丰富见识的同时更好获取多元知识和文化常识。村民委员会也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文化建设经验与事例的搜集,并结合自身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借鉴与应用相关经验。

    提升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水平,要不断完善农村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对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不断完善农村地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要。相关部门应当在有用、适用、综合、配套上下功夫,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互联网+”时代,很多电商企业及大型企业热衷于农村市场的开辟,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在帮助农村地区招商引资的同时,注重对社会资本的利用,从而为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出贡献。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网友评论
    声明 本文由乡镇港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乡镇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乡镇港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